运动式的造芯不可取

       近两年来,中美贸易的摩擦让无数国人知道了集成电路半导体,尤其是今年,美国在集成电路上对中国的扼制,突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的巨大差距。于是全国各地都纷纷加入了造芯的产业之中,许多根本与半导体无关的企业也加入其中,科创版也更是因此被炒得离谱。这样的状态显得我们在美国的扼制下并不冷静,也缺乏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正确认识。

       早在两年前,2018年的春天,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一次演讲中就已经给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敲响了警钟,吴老明确反对用造原子弹的方式去发展集成电路;吴老的话音未落,今年突飞猛进的造芯运动在大陆遍地开花,如此造芯,如此不客观的造芯,势必会给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首先,我们应当清楚,集成电路半导体表面上是一个小小的芯片,但其制造过程涵盖的产业众多,化学、基础物理、光学等等,虽然中国并不缺乏这些产业,但缺的是尖端的制造,以化学为例子,集成电路产业所运用的化学试剂,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如常见的氮气,半导体产业需要的是六个九的纯度,但我国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生产能力;就如前几年国人才从总理报告中得知,我国自己无法自己生产圆珠笔芯一样,因为我们自己无法生产圆珠笔芯所用的特种钢,而我们的中低端钢铁产业却过剩,因此集成电路的发展,事实上是要我们许多相关产业都要提升,而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

       其次,众所周知,集成电路是集人才、技术和资金,三部分密集型的产业,我国并不缺资金,缺的是技术和人才,而技术和人才都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先说技术,集成电路所涉及的技术十分复杂,尤其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比如CPU和存储,以及研发此类芯片的EDA工具以及先进架构等,国外在经历几十年后才逐渐完善,其过程并不只是得到了技术,更在于需要时间去沉淀和消化这些技术,而这些都需要时间。再说人才,半导体人才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设计人才,一类是工艺人才,二者既相互联系,又差别巨大。我们这么多年的发展,注重的是短期效益,在尖端制造业上重视度不够,其实国内许多著名大学都有微电子相关专业,但这些学生毕业后一大半都不从事半导体,反而去了金融机构,证券公司等高薪水部门。最近看到江苏成立了集成电路大学,前面说过我们在设计上并不缺少基础教育学生,缺少的是如何让他们从事半导体的动力;另外在核心集成电路领域,如CPU和存储方面我们的产品十分薄弱,核心半导体的设计需要时间去掌握。半导体工艺是台湾的强项,台湾举全台之力发展了几十年才达到现在的规模,看看我们现在大陆的制造厂,有几个不是以台湾的工程师为主,所以半导体的技术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国家真正制定人才战略,长时间培养才能建立起来。

       第三,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对政府依存度极高的产业,无论是全球任何一个发达的半导体产业都是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而支持的背后是政府有一支非常专业的半导体领导队伍,真正了解产业,真正想去发展半导体产业的领导干部,这一点目前国内的各级政府对半导体的认识理解度并不深入。

       第四,集成电路产业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产业,不可能遍地开花,纵观全球半导体产业也就那么几家,而我国现在遍地涌现的全民搞半导体不可取,另外,全球核心的半导体技术专利都掌握在这几家手中,如何克服知识产权的问题不是靠热情和干劲就能解决的,运动式的方法更是解决不了知识产权的问题。

       第五,半导体的发展离不开设备,目前我们半导体设备基本上靠进口,而设备的制造更需要时间去磨炼。半导体产业是一个非常精细的产业,任何一点缺陷都会造成整个生产线出来的产品达不到要求,我们国内现在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全部用进口设备,这么多年还无法赶上先进的制造厂商,国产设备造出来到能够使用是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成熟的半导体产业,就不会有成熟的半导体设备制造产业,ASML光刻机全球独有,离不开台积电这个全球最为成熟的制造商,所以,我们不要总看我国今天造出了几纳米的光刻机,明天又造出了什么设备,关键是这些设备何时可以大规模的用到产线上。所以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系统的去规划和安排。

       我们中国有个成语叫韬光养晦,用在半导体产业上是最恰当不过的,我们面对美国的扼制,在战略上不能惧怕,但也不能盲目发展,要认识到差距的存在,并且这种差距短时间内不可能消除,我们应当认清自己的发展,积蓄力量,厚积而薄发,决不能像现在运动式的搞半导体产业。(文/张龙董事长)



2020年10月13日

新闻动态